第95章 奎州安排(2/2)
之所以重量和价格差异这么大,主要是甲胄的不同。
十斤的是只有胸甲、护臂和护腿,三十斤的则是相对护住全身,价格自然也不一样。
所以,将领或者皇帝并不愿意给普通士卒穿上甲胄,死了再重新招募士卒就是了。
至于那些战力强悍,算得上精锐的士卒,朝廷才会给予甲胄。
其他的士卒,只要能人手一杆长枪,穿着统一方便区分敌我的衣服就行。
我无法做到十万大军人手一件甲胄,但能争取把精锐士卒都穿上甲胄。
也就是说,我需要在一年之内打造一万套甲胄。
这样一听似乎很容易,但事情要分开了算。
先是让民夫去开采、运输铁矿,这一点必须给民夫们一些好处,不管是给他们减税、钱财、粮食等等,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。
铁矿的冶炼,最后才是打造甲胄。
完整算下来,甲胄的成本在十万两到五十万两,真正花费的恐怕在三十到八十万两。
……
说到底,战争的本质就是对财富的消耗和争夺,而财富的主要表现形式便是银子。
所以,要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,充足的钱财投入是必不可少的。
在这个问题上,我经过深思熟虑后,最终决定采纳钟尚书的建议——降低对商人征收的税款。
我认为他的观点非常有见解,如果朝廷一味的增加赋税,做生意的人只会愈来愈少。
辛苦跑一趟,做出某种东西,发现做完买卖还亏了,傻子才会继续做生意,还不如坐吃空山。
相反,适当降低商税,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会让商人赚取更多的利润,但实际上却能够促进伊国境内的经济流通。
商人都是逐利的,当他们意识到有利可图时,自然会增加商业活动的频率,多走几趟。
这样一来,朝廷虽然每次征收的税款减少了,但由于交易次数的增加,总体上获得的税收反而可能会更多。
当然了,是“可能”,连钟尚书都没有把握一定比之前获得的钱财更多,不过有六成的把握。
六成,足够了。
此外,降低商税还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货物的价格也会相应下降。
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,他们可以用同样的钱购买到更多、更便宜的商品,从而提高生活质量。
其中的细节我交给了钟尚书,他就是商人出身,他只要做到朝廷有得赚、商人有的赚,百姓过得更好就行。
……
再有,就是对奎州将领们的封赏,奎州一战,虽然只是攻下一座城池,连真正的战争都不算。
但不否认,这是一场完胜。
不能因为他们取得的战果太好,损失太小,就不给他们赏赐。
好在,获得了安定军和无畏军,可以让部分除寇军和虎翼军中高层将领过去统领。
周展功暂代无畏军将军,文将军暂代安定军将军,底下的将领也都是得到升迁。
之所以是“暂代”,那是我这回要全升正职,下回,或者明年还怎么升?是封侯还是封大将军?那将封无可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