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3章 培养(2/2)
“我初步选择了你们十几个,但不代表就一定是选择了你们这些人,最终的结果还要看你们培训的成绩。”
这帮人都有个共性,当年上学的时候可能读书成绩不好,但是论学本事他们却有十二分的渴望。
太一小课堂开课了,每天晚上或者是厂里的大师傅来上课,或者是老板过来上课,搞技术的来学技术,搞管理的来学管理。
刘华给他们找的任课老师可不是那些个照本宣科的教书,而是他明察暗访这些年搜罗的宝贝人才,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原来退休的工人或者在职的佼佼者。
他们从实际出发来讲课,讲的也通顺,听的也理解,可以说课堂效果好的不得了。
通过学习以后,这些小厂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三个月以后,太一重工重新对他们评估,竟然全员通过了标准。
于是他们也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订单,太一重工是何等体量,国内的摩托车发动机就不用说了,现在还为小东洋提供一部分发动机。
太一重工和他们的签约,一签就是一年的订单。而且每个月的生产额度都是他们现有业务的好几倍。
有几个老板手足无措的开始手舞足蹈起来,还有几个老板简直就开始热泪盈眶了。
这些年为了业务,他们是求爷爷告奶奶,就这样子还经常拿不到订单,没想到跟着太一重工混,仅仅只是考核合格,就立马拿到了这么多订单,简直要感激涕零了。
要不怎么说出来混,最重要是遇到对的人。
这些厂后来也一直伴随着太一重工的发展而发展,并且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,成为了北方机械加工的中坚企业。
刘华的培训班一直没有停,甚至后来这些老板已经亿万身家了,还每年都要抽出时间来听课,不过那时候就不再是企业厂里的管理层或者是工程师讲课,而是专门外聘的专家教授,甚至有的时候讲课的是刘华本人,刘华就给他们讲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。
众所周知,咱们老一辈的都喜欢叫苦,比如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说想当年我就是因为家贫,读不起书,你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,还不好好读书。
这些企业家也这么教育自己的子女,但是他们的子女反驳就有意思了。
“当年确实因为家里穷没上学吗奶奶都跟我说了,当年你比我还调皮捣蛋,再说了,你这是老鼠拉木锨,大头在后面,你当年是没在学校里面学习,但现在都是院士给你上课,我在学校里面有这个待遇吗”
后来这个培训班出名了,全国各地很多企业家都想来上课,但是名额有限,想要进来,都得听其言、观其行。
不是一心做实业,不是立志振兴民族工业的企业家,连门都别想进。
刘华为国家工业的发展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来自草莽的英雄好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