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穿越小说 > 历史秘境:开局神话三国刘备 > 第316章 辽东军校

第316章 辽东军校(1/2)

目录

“正是如此,因而文士出于世家,并非是大汉推行不利,实则是文士资源紧缺的结果。”

诸葛亮再次解释,他们平日读书,对于这些情况也多有讨论,文士体系,是很繁琐的。

“所以孔明,现在辽东书院明显是效果不行,我们辽东的文士培养,又不可能依靠世家,那应该如何呢?”

段尘询问,专业的事情,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办。

这点,诸葛亮应该是有经验的。

“主公,我认为,可以与义务教育相互结合。”

“具体怎么结合?”

“所谓文士,初期便是以识字读书为主,很多世家子弟,是在10岁之后,才开始阅读圣贤经典,蕴养精神力,因而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时间期限,在这个期限内统一选用天才,而后招录为文士。”

诸葛亮的这个思维,大概就是从小选用天才,而后集中培养。

“两个问题:第一,选拔的标准为什么?第二,选拔的范围多大才算合适。”

段尘思考片刻,很快找到了其中的关键。

却见诸葛亮接着道:

“主公,所谓选拔标准,实则很简单,世家多有判断子弟是否有成为文士的天赋,只要我们将其整合起来,不难有公允的判断标准。”

“此外在范围方面,第一个条件,是我们义务教育的推行必须要严格落实,从而保证选拔的基数大;第二个条件便是依照我们手中掌握的世家典藏来测算。”

“我认为,可以在各个郡城设立各自书院,每年在各地选拔,岁数可以暂时定为12—15岁,每个书院必须安排一名三流文士,和极为文士充当教授,而且必须送去大批的资源。”

“每书院招生不用太多,几百人便可。”

诸葛亮总是能够瞬间完善出一个方案来,像是这样的培养,段尘实在是挑不出毛病。

主要便是将早先的年龄放宽,将培养更为集中化。

一郡设置一书院,同时也可以形成某种竞争。

“如此一来,只要我们的典藏和文士人才能够跟得上,那我们的培养规模便也能够跟得上。”

想到这里,段尘眼前一亮,很明显了,这是分散积累,形成竞争的完善方案。

“此事,旺和来安排,如何?”

既然方案提出来了,段尘就望向李旺和,简雍推行义务教育,诸葛亮安排招贤,那各地创办书院之事,就交给李旺和吧、

“主公,我可以胜任!”

李旺和回答很朴素,他平时不爱说话,很沉闷一个人。

但诸葛亮就很积极:

“主公,我先前推荐的一批人才中,有些很不错的人选,应当能够安排成为校长和教授,此外很多细节方面,我也有些看法。”

诸葛亮本以为,此事他交代,那便是他办,但很显然段尘不会给他交活了。

但如此重要的事情,交给别人,诸葛亮还真的是不太放心。

对于现在小诸葛来说,好似什么事情交给别人,他都不放心。

或是尽职操劳,或是傲气。

“好了,此事你就和旺和交流,多提一些意见,先把招贤之事办好再说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