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科幻小说 > 1986:学霸的黄金年代 > 第106章 超大杯冰激凌

第106章 超大杯冰激凌(1/2)

目录

秋日的燕京城被“秋老虎”笼罩,热浪还不愿退去。

高温让这座城市像个巨大的蒸笼,阳光毒辣得仿佛能将地面烤出油来。

裴瑜坐在大巴车内,车厢里弥漫着一股混杂着汗味、烟草和不知名气味的浑浊空气,打开窗户后,吹进来的风虽带着车外的热气,却也比憋在车里稍稍舒坦些。

她擦了擦额头渗出的汗,目光透过窗户,落在外头晃动的街景上,心中感慨万千。

上辈子刚参加工作的时候,她曾无数次在深夜的出租屋里,幻想过一种不差钱的科研生活:

导师的账户里躺着上百万元人民币的科研经费,书架上堆满了刚从海外订购的前沿书籍与期刊,她可以随时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,甚至还能得到资助,背上行囊去偏远的山区或海外开展实地调研。

现实总是比幻想残酷得多。运气差的人不适合做科研,学术圈并不是象牙塔,遇到一个烂导师,再加上经费短缺,哪怕学生对学术再有热情,也往往会被消磨殆尽。

裴瑜在网络上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,有才华的同学因为导师的压榨或项目的拮据,逐渐丧失了对科研的热爱,最后要么黯然离开,要么在实验室里浑浑噩噩,变成了“学术民工”。

她有时会想,学术被包装得太神圣了,仿佛只要有信念就能坚持到底。可这不过是一门生意,一个鱼龙混杂的江湖。谁都能进来混,但能不能混出名堂,得到自己想要的成果、认可,很多时候真的要看命。

低自尊的人在科研这条路上往往走得更艰难。裴瑜曾认识一个学生物的隔壁学校博士生,他天赋异禀,却因为自尊心太低,总是被科研中的不确定性折磨得痛苦不堪。

科研的反馈周期长得让人绝望,一个实验可能耗时数月甚至数年,结果却可能是一场空。低自尊的人很容易把自我价值绑在科研进展上,一旦进展不顺,就陷入自我怀疑,甚至滑向自我厌恶。

更可怕的是,这种状态会让人逐渐习得性无助,哪怕偶尔取得突破,也难以从中汲取快乐。

裴瑜有时会反思自己,如果她也像那位师兄一样,把自尊完全寄托在科研的结果上,她还能不能坚持这么多年?

反思的结果是,她的运气不错,自从当上考研网红老师,实现财富自由之后,她甚至开始幻想,如果能重回校园,她愿意自掏腰包去资助研究。

她的自尊心也不低,虽然她的科研梦想在穿越前始终未能实现,她甚至还没来得及考上北大的研究生,但她从不怀疑自己是否配得上那个梦想。

考研的路途上,她屡败屡战,从未真正放弃。穿越前的最后一刻,她还在查研究生官网上的考试排名,坚信自己一定能站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畔,成为那个她一直想成为的人。

如今,她更是怀揣着60万元来到了燕京,即将到北大读本科。

大巴摇摇晃晃地行驶在通往中关村的路上,裴瑜的目光一直追随着窗外的景象。

1986年的燕京市远没有后世的高楼林立和车水马龙,街道两旁没有摩天大楼,没有立交桥,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流,只斑驳的灰砖墙和低矮的平房,偶尔点缀着几栋五六层的苏式楼房,灰扑扑的外墙透着年代感。

路边自行车铃声此起彼伏,骑车的人穿着单调的灰蓝色衣服,街头的小摊贩扯着嗓子吆喝,卖着糖葫芦、煎饼果子,空气中隐约飘来一股油烟味。

裴瑜对现在的燕京城既熟悉又陌生。她的记忆里,燕京是灯火辉煌的国际化大都市,高楼林立,车流如织。

这座城市在未来几十年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那些低矮的平房会被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取代,自行车流会变成拥堵的汽车洪流,她现在看到的一切,都将成为以后的黑白照片。

裴瑜胡思乱想着,试图分散注意力,却总被车内的闷热拉回现实。

终于,大巴在一阵吱吱呀呀的刹车声中停靠在了中关村,她前往北大的中转站到了,刚刚还聊胜于无的温热微风,此刻却彻底消失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